超参搜索中的 Bayesian Optimization 方法

机器学习中存在着众多的超参数,如 model 中的超参,optimizer 中的超参,loss function 中的各种超参等,这些超参需要使用者根据经验设定,并根据训练结果进行调整,因为这些超参的最优值跟不同任务、不同数据集相关, 没有一个非常通用的经验值。

这一步骤往往繁琐耗时,为了简化这一过程,有了 Hyperparameter optimization 的研究,其目的是自动搜索最优的超参。超参搜索最常见的方法是 grid search,random search,当然也有更高级的方法如基于启发式方法的 heuristic search、基于统计学的 bayesian optimization等,本文主要介绍超参搜索中的 Bayesian Optimization 方法,这是超参搜索比较常见的做法,Google 也将这部分作为一个 service 提供在 Google Cloud 上。本文主要介绍 Bayesian Optimization 中的 GPR(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) + GP-BUCB(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-Batch Upper Confidence Bound) 方法。

更准确地说, Bayesian Optimization 应该是一个算法框架,其目的是为了推断那些不能显示给出函数形式的 black-box function,而在超参搜索中,这个函数指的是将超参数 \(x\) 映射至最终的收益 \(y\) 的那个函数,这里的收益不一定是 loss,还可以是 loss 与评估指标的融合,如在 ctr 预估中可以将 y 定义为:\(y = \alpha_1 \* auc - \alpha_2 \* logloss\)

常见的 Bayesian Optimization 方法由两部分组成,高斯过程回归(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, GPR) 和 EE(Exploration Exploitation) trade-off,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部分的具体过程

高斯过程回归(GPR)

首先,从名字上看,高斯过程回归是一种回归方法,而回归就是给一堆已知的 x 和 y,然后当拿出一个新 x 的时候,能够预测出对应的新y,但是不同于常见的回归方法最终预测出一个值,高斯过程回归最终预测的是新的 y 的分布

那高斯体现在哪里?顾名思义,Bayesian Optimization 是一种贝叶斯方法,而贝叶斯方法往往少不了先验,而在这里高斯其实是作为一种先验,即我们认为所有的 y 服从一个零均值的多维的联合高斯分布(注意这里每个 y 自己也服从一个一维高斯分布),相比于一维高斯分布,多维高斯分布将原来的均值变为了均值向量,方差变为了协方差矩阵,(可参考多维高斯分布是如何由一维发展而来的?了解如何从一维高斯分布推广至多维高斯分布)

至于过程(process), 则是指随机过程(stochastic process), 这里指的是多个服从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组成了一个随机过程,但是这里点对于我们理解 GPR 不重要。

推导 GPR 可从 Weight-space 角度 或 Function-space 角度进行,具体可参考 Gaussian Processes for Machine Learning 中 p7-p35 部分,这里为了简单起见只从 Function-space 进行描述,并且会尽可能通过直观的方式描述这一点,某些符号与上面的 pdf 可能不一致

在训练集中,假设我们有3个x, 记为 \(x_1、x_2、 x_3\), 以及这3个点对应的 y, 记为 \(f_1、f_2、f_3\),由于假设所有的 y 服从一个均值为 0 的多维联合高斯分布,因此可写成如下形式(下面图片摘自这篇文章

多维高斯分布

现在问题关键是模型的协方差矩阵 K 从哪儿来,为了解答这个问题,进行了另一个重要假设:

如果两个x 比较相似(即离得比较近),那么对应的y值的相关性也就较高,即加入 x3 和 x2 离得比较近,则认为 f3 和 f2 的correlation 要比 f3和f1的correlation 高。换言之,协方差矩阵是 X 的函数而不是y的函数

那么怎么衡量两个 x 比较相似?这个选择很多了,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例子,在 GPR 中常用的是 RBF kernel(就是 SVM 中的那个 kernel,理论上,SVM 中的任意 kernel 在这里都适用)简单来说,RBF 隐式地对 x 进行了升维并计算内积,提升了表达能力。

  • 协方差

\[k(x_1, x_2) = E[(x_1 - E(x_1))*(x_2 - E(x_2)]\]

  • 相关系数

\[k(x_1, x_2) = \frac{E[(x_1 - E(x_1))*(x_2 - E(x_2)]}{\sigma_{x_1}\sigma_{x_2}}\]

  • RBF kernel

\[k(x_1, x_2) = \exp(-\frac{||x_1 - x_2||_2^2}{2\sigma^2})\]

则当有新的 \(x_\*\) 要预测新的 \(f^\*\) 时,由于假设所有的 y(即f) 服从一个均值为 0 的多维联合高斯分布,因此可写成如下形式, 而由于协方差矩阵是 \(x\) 的函数,因此,下图中的 \(K\)\(K_\*\)都可计算出来

多维高斯分布1

其中 \(K_\*\) 的计算方式如下,\(k\) 就是上面提到的衡量两个 \(x\) 有多近的函数,在 GPR 中也被称为 convariance function

\[ K_\* = [k(x_\*, x_1), k(x_\*, x_2), k(x_\*, x\*_\*3)]^T\]

有了所有 \(f\) 的联合分布,根据多维高斯分布的性质,可计算出 \(f^\*\) 的分布如下,即

inference

从上面的计算过程可知,GPR 的效果非常依赖于衡量两个 \(x\) 的相似度的函数 \(k\), 而 RBF kernel 中存在着超参 \(\sigma\), 因此 GPR 还会根据得到的样本进行MLE,进而更新 RBF kernel 中的超参数,其中要最大化的是样本的 log marginal likelihood, 其定义如下

\[ \log p(y|x,\theta) = -\frac{1}{2}\log|K| - \frac{1}{2} (y-\mu)^TK^{-1}(y-\mu)-\frac{n}{2}\log(2\pi)\]

因此,得到已有的样本后,将上面式子中的协方差矩阵 \(K\) 中的超参数 \(\sigma\) 视为未知变量,便可通过梯度下降等方法更新超参数

sklearn 中提供的 GPR 的实验,具体的使用方法及实现可参考 GaussianProcessRegressor

通过上述的推导可知,对于每个新 \(x_\*\), GPR 会预估出这个 \(x_\*\) 对应的 \(y_\*\) 的分布(分布的具体形式为高斯分布),而分布中均值表示 \(y_\*\) 的预估值,方差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对这个预估值的置信程度(方差越大,预估值越不置信)

因此,GPR 的预估值天然就具备了 EE(Exploration&Exploitation) 的属性,而这也是 Bayesian Optimization 第二步需要解决的问题,解决的方法有很多选择,其中可以贪婪地选择均值最大的,也可以综合考虑均值和方差,这个选择的策略在 Bayesian Optimization 中也被称为 acquisition function;本文主要讲述其中的一种策略:UCB(Upper Confidence Bound)。

EE tradeoff

假设现在有了 10000 组候选超参,通过 GPR 分别预测出 10000 组对应的均值和方差,那么该选择哪一组超参?这个问题可以很自然地通过 MAB(Multi-armed bandit) 建模, 而选择期望收益最高的策略在 Bayesian Optimization 中 也被称为 acquisition function,acquisition function 有多种选择,其中最常用的便是 UCB

Gaussian Process Optimization in the Bandit Setting: No Regret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中最早提出了一种应用在GPR 中的 UCB 方法, 也称为 GP-UCB,其方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

GP-UCB

上面的算法流程中每次迭代都是选择出一个 \(x_t\) ,通过训练或实验获得其真实的 \(y_t\), 并根据真实的结果更新 RBF kernel 中的超参数;而选择 \(x\) 根据的是其对应的均值和方差的加权求和的值,其中方差权重的值 \(\beta_t\) 的选择跟 regret bound(MAB 中的概念) 有关,上面的 paper 中证明了这一点,具体证明过程可参考原文,这里只给出最终的结论

GP-UCB-beta

\(\beta = 2\log(|D|t^2\pi^2/6\delta)\), 其中 \(|D|\) 为当前样本的个数,\(\delta\) 需要根据置信程度选择,\(\delta\) 越小,表示选择越为保守,更偏向于 Exploitation

GP-UCB 方法每次只能选择一个 \(x\) 进行试验,因此 Parallelizing Exploration–Exploitation Tradeoffs with Gaussian Process Bandit Optimization 中对GP-UCB 进行了简单的改进,每次能够选择多个 \(x\) 并行进行试验,其算法流程如下

GP-BUCB

上面的 fb 函数定义为 \(fb[t] = \lfloor (t-1)/B\rfloor B\), 则 \(fb[0] = ...fb[B] = 0, fb[B+1] = ... fb[2B] = B\),即每次选择 B 组超参进行同时搜索,然后才根据反馈更新各组超参对应的 y 的均值 ,这种方法与在 GP-UCB 中直接选择 B 个最大的区别是这种方法在这 B 次迭代中,每次都会根据选择了的 \(x\)\(y\) 更新 RBF kernel 中的超参数,进而在下一次能够更新协方差矩阵

新广告或者说冷启动问题中也常常涉及到 EE 的问题,这里对两者的异同进行简单的比较

其中最主要的差别是在新广告的中每个 arm(一个新广告) 的收益是不能通过一次试验确定的,而在超参搜索中每个 arm(一组超参) 的收益通过一次试验就能确定了

在新广告的 EE 问题中,正是由于 arm 的收益是不确定的,所以才需要多次的试验结果来确定每个 arm 的期望收益

频率学派认为只要每个 arm 能够进行足够多次的实验,那每个 arm 的收益便可通过后验数据统计得到,但是正因为无法进行足够多次的实验,才会在不够置信的历史收益基础上增加一个 bound 作为 arm 的收益,而这就是 UCB 的主要思想,如果考虑每次请求上下文那就是 Lin-UCB

贝叶斯学派则认为每个 arm 的收益服从着特定的分布,首先会给每个 arm 一个收益的先验分布,然后通过试验获得似然并更新先验分布获得后验,然后后验作为下一次的先验;通过迭代这个过程让每个 arm 的分布更加接近真实分布,而这就是 Thomson Sampling 的思想,如果不考虑上下文,便是Beta 先验+ Bernoulli 似然;如果考虑了上下文,便是 Gaussian 先验+ Gaussian 似然n

关于这一类型的 EE 问题可参考 EE 问题概述

而在超参搜索的 EE 问题中,问题就没那么复杂了,只要超参选定了,那么只要用这组超参进行模型的训练或 AB 实验,其收益是确定的(在其他实验条件基本确定下)

小结

本文主要介绍了超参搜索中的 Bayesian Optimization 中常用的 GPR+GP-UCB 组合。GPR 是一种贝叶斯回归方法,能够回归出 y 的分布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值,其使用也不限于 Bayesian Optimization 中;而 GP-UCB 与冷启动新广告中的 UCB 等 bandit 算法也不完全相同,主要原因是在超参搜索中的一组超参(arm)的收益 通过一次试验便能够确定了,而一个新广告(arm)的收益在一次试验中并无法完全确定,其方法的区别可参考 EE tradeoff 部分。